2023年6月13日,全省法院举办第一期“全省人民法庭庭长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昆明铁路局会议中心召开。
会上,富源法院黄泥河中心法庭庭长陈夏宽以《多元联盟强党建 诉源治理促解纷》为题,交流介绍了法庭以民族团结示范带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发展工作经验。
一、党建联盟,多元解纷
2021年以来,法庭以“红心互联,凝聚党建联盟新动力”,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纵深发展。法庭创建基层党组织党建联盟,按照“归口对应、便于聚集,业务相近、便于沟通,职能对接、治理搭配”的原则,由法庭党支部与辖区各党支部组建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党建联盟“1+3+N”模式,助推基层社会诉源治理。
(一)法庭党支部与学校党支部开展多维度共治共建,在学校成立“校园纠纷多元联动调处机制”,主动与当地民族地区学校党支部就法治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园安全、校园民事侵权及刑事案件预防、普法强基等开展多维度“诉源治理”共治共建,播好青少年法治种子,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二)法庭党支部主动与辖区各企业党支部共创共建“诉源治理企业示范带”,推动企业工会成立“企业纠纷联合多元调解委员会”,开通“涉企案件法治绿色直通车”,通过党建联盟助力法庭与企业保持信息互通,确保涉企诉讼快速立案、精准办理、高效流转,进一步减轻诉讼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法庭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村社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党支部共建+...+N党支部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多方联盟、共同推进。法庭按照案由、社会群体、地界区域、民族地区、社会事务、村社、家事、邻里等立体化聚约方式将矛盾纠纷分类分级,即“分诊+初诊+会诊联调”,实现诉源治理由独角戏到大合唱发展。
二、联盟共治,成果共享
黄泥河中心法庭以诉源治理为引领,推行“五老”乡贤调解、“无讼”公约进村寨、乡村“大联动”治理、多元化跨省际调解等方式,培育“民族团结示范带”,全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法庭”,改变了诉讼服务停留在机关,难于下基层的现状,打通了法文化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法庭始终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理念贯穿于审判调解工作中,坚持一手抓诉源治理,一手抓民族团结进步,在辖区设立“彝族事务调解室”“水家事务调解室”“边界民族调解室”等,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辖区民族事务、家事、族事、村寨事等纠纷内部化解。定期组织民族文化事务交流会,拓展诉源治理的实践“阵地”,最大化地发挥民族调解联盟独有的“联聚民族优势、联合服务群众”功能,打破了民族区域矛盾纠纷化解的“独角戏”的壁垒,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与大合唱”。
(二)诉源治理联盟“连横合纵”式解纷。法庭联盟辖区相毗邻地区,通过“连横合纵”式推进多民族、跨区域的乡村治理体系,多元化跨省际联盟调解共建机制,治理共商、矛盾联调共处,枫桥网格式联盟的建立。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増强推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结合“民族团结”示范走廊的成功经验,联系相毗邻地区和涉及环保的水务、林业、土地、自然资源、矿业、婚姻家事机构等站所,采取 “连横合纵”式推进跨区域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实现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共同进步的枫桥网格式联盟。
(三)普法强基工作与司法办案有机整合,普法实现和谐万家的“枫桥好景”。在诉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前委派调解、立案受理、司法送达、诉中多元调解、庭审宣判、判后回访的全过程释法析理。开展巡回审判,将巡回法庭“搬到”家门口,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从“口头说教”到“现场观摩”,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件,在法庭的“法治之声”音视频展播平台里循环播放,以系列法治小故事推进法庭普法工作实现新跨越,法庭普法工作呈现平面文字到立体视频、以点连线到面的多渠道、多手段、多融入的生动灵活新境界。
三、聚约治理诉源,案件降增量
诉源治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法庭纳贤入编,在辖区三个乡镇分别设立了“五老乡贤”调解室,组建了一支有34人的“五老乡贤”调解员队伍,“五老乡贤”调解室把各类矛盾纠纷分类、分级化解在萌芽状态,将纠纷就地解决在乡邑村寨。推行无诉公约进村寨,他们引导群众正确地“看”,理性地“办”,将利益表达行为控制在法律与政策的框架之内,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和社会稳定。法庭借助五老乡贤力量,着力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庭,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