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弘扬华夏宪法精神
--构建道行德彰的依法治国新篇章
分享到:
作者:陈夏宽  发布时间:2015-12-08 14:51:55 打印 字号: | |

 2015年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黄泥河中心法庭联动黄泥河镇综治办、黄泥河派出所、黄泥河司法所全体成员在黄泥河中心法庭举行了“弘扬华夏宪法精神,构建道行德彰的依法治国新篇章”的宪法宣誓活动及宪法精神宣讲活动。

这次宣誓活动由黄泥河中心法庭主办,负责人陈夏宽带领参与大众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宪法宣誓活动。《论语》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我们政法干警及司法工作人员宣誓以庄严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宣誓以肃穆宪法和法律道行德彰,宣誓以庄严肃穆我们政法干警和司法工作人员本身。其实,礼敬、敬畏宪法和法律就是庄严我们政法干警和司法工作人员本身。国家规定宪法宣誓,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政法干警和司法工作人员弘扬华夏宪法精神,构建道行德彰的依法治国新篇章。华夏宪法,本来就是人文历史的,本来就是道行德彰的,我们对宪法宣誓,其实是我们法治人对公平正义宣誓,对中国法治灵魂宣誓,对我们法治人本身的道行德彰宣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要我们法治人发起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的法治心怀:艰涩的术语汇聚到最后,只留下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按照活动议程,黄泥河中心法庭负责人陈夏宽及部分干警、陪审员在会上宣讲了华夏宪法精神。陈夏宽讲到:宪法是有灵魂的,特别是华夏人、炎黄子孙法的灵魂是一脉相承,万世不息的。第一,司马迁在《史记》里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所以,我们法治人更不能忘记我们的法治历史。上古时代的法律精神独角兽“獬豸”,也就是法院门前的石兽名叫独角兽。它是一种吉祥之物。它只是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时代的象征。

传说大约五千年前第一只龙马独角兽出现,并将文字传授于伏羲皇帝。在大约4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697年,另一只龙马独角兽出现在皇帝的花园。这一吉兆被视为黄帝之统治将千秋万代,和平繁荣。尧帝统治时期也出现过两只独角兽,因此,尧帝便成为四千年前五帝一。独角兽“獬豸”——法律的象征,也称解廌或解豸,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天、地、人之化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敬、夫义、妇德、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其独角兽獬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倒,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缘,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到“法”,“廌”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象。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视为法律与公正、纯洁的象征。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的代表。

第二,宪法精神实际就是“獬豸”精神。宪法精神生生不息,过去未来源远流长,海纳百川,横遍五方,竖穷三际。正如神兽一样下海里、在地上、地下、人间、上虚空决断是非曲直,把正义之光带到任何一个角落。

第三,宪法精神处理我们的伦常关系。 一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就是“君臣”关系。我们讲君臣有义,君道要仁爱,臣道要恭敬。

如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制度、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规定。这些制度的规定,其实就是要求我们为官的要仁爱人民群众,国家公职人员自觉用仁爱之心去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牢记孟子的“法先王,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爱思想,牢记大唐太宗李世民的“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弊”思想。把领导者比作船,把群众比作水,群众能拥护一个领导者,也会反对一个领导者。重视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天下太平,建立大同世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要用礼敬之心去敬畏法律,用礼敬之心去尊重国家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用礼敬之心去遵守国家制度。二是父子、夫妇、兄弟、长幼、朋友关系。我们讲“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禁止虐待老人和儿童。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保护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这些规定很好的指引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着重于“父子、夫妇、兄弟、长幼、朋友”关系和谐、家庭和谐、司法和谐、社会和谐、人心和谐。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以保证有效的执行法律。这正从宪法的高度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的兄弟单位互助合作关系。我们一定要发展好,维护好,构建司法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富源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欧阳娇